10月10日,在南京农业大学白马教学科研基地,养殖户在“智慧鱼塘”喂鱼(无人机照片)。该项目采取高密度养殖模式,配备3个2.5千瓦的增氧泵和排污装置,通过光伏发电满足用电需求,同样大小的鱼塘可以养殖4倍的鱼。 2019年底以来,在江苏南京***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里,国网南京市溧水区供电公司与南京农业大学白马教学科研基地合作,通过电气现代化建设等,推动绿色智慧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10月10日,在南京农业大学白马教学科研基地智慧大棚,该校博士生张璐在进行黄瓜育种。大棚安装了温度传感器、光照强度传感器等智能终端传感装置,这些设备能对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进行监测并传输至智慧平台,实现远程诊断和智能化管理。 2019年底以来,在江苏南京***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里,国网南京市溧水区供电公司与南京农业大学白马教学科研基地合作,通过电气现代化建设等,推动绿色智慧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10月10日,在南京农业大学白马教学科研基地智慧大棚,该校博士生王鑫在进行小麦杂交科研工作。大棚安装了温度传感器、光照强度传感器等智能终端传感装置,这些设备能对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进行监测并传输至智慧平台,实现远程诊断和智能化管理。 2019年底以来,在江苏南京***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里,国网南京市溧水区供电公司与南京农业大学白马教学科研基地合作,通过电气现代化建设等,推动绿色智慧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10月10日,在南京农业大学白马教学科研基地智慧大棚,工作人员通过一体化管理平台对电气设施进行远程监控。 2019年底以来,在江苏南京***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里,国网南京市溧水区供电公司与南京农业大学白马教学科研基地合作,通过电气现代化建设等,推动绿色智慧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