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支持农场(Community Supported Farm,CSF)的概念于20世纪60年代起源于美国,并在泰国得到最初的发展。当时的消费者为了寻找安全的食物,与那些希望建立稳定客源的农民携手合作,建立经济合作关系。现在,CSF的理念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传播,它也从最初的共同购买、合作经济延伸出更多的内涵。从字义上看,“社区支持农场”指社区的每个人对农场的运作作出承诺,让农场可以在法律上和精神上,成为该社区的农场,让农民与消费者互相支持以及承担生活必需品生产的风险和分享利益。
CSF的概念是不要中间商来操纵当地的食品经济。它可以恢复农场和消费者之间的友好关系。CSF的重要原则是在具有生态安全的农场系统中生产能带来健康的食物,消费者也是“股东”,也要承担生产耕作的风险,比如可能遇到自然灾害等等。连接农户与消费者(用户),让用户与农户共享农场的丰收也共同承担农场的风险。
共享农场模式(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CSA模式)在每年(季)的丰收前,共享农场会招募一批认养者,通过认养的方式,用户对农场进行小额投资,成为农场主。作为认养的回报,农场主可以收获农场产出的优质农产品,包括当季的水果与蔬菜、农牧产品、水产等。也可以选择投资满期后收回成本,获得丰收分成收益。
农场分享社区(Farm Sharing community,FSC模式)“果夫邦”开创的新模式,通过科技手段为社区提供物美实惠的水果,通过技术减少损耗,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益,把节约的费用让社区群众用来休闲享受农耕文化和传统文化。